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建水花灯介绍

建水花灯

建水花灯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花灯是由明清小曲和云南民间音乐、歌舞、方言音调结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在云南由于各民族共居,形成了云南花灯的多支派特色。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岔科乡白云村、普雄乡塔瓦、南庄羊街为代表的彝族花灯,是云南花灯中一个有特色的支派。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白云成立第一个灯会算起,已经历了五代传承。当地花灯的演唱已有百余年历史。

建水县彝族花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进了许多彝族音乐、舞蹈、语言及服饰元素,在剧本、音乐、念白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彝族四大腔中白话部分常用的五言句式和彝语语气词在彝族花灯唱词中屡屡出现,舞蹈部分融进了彝族民间舞的动作特点,伴奏中更增加了彝族的特色乐器四弦,极大地丰富了建水花灯的彝族风格,形成云南花灯的一个独特支派。建水花灯的传统剧目有《打花鼓》、《打渔》、《打草竿》、《补缸》、《玉钓瓶》、《霸王下山》、《张三杀羊》、《劝赌》、《乡城吵闹》、《老贾休妻》、《韩湘子渡妻》等30多个。1956~1982年期间,曾先后为省、州、县有关文化单位提供过许多音乐、剧本等方面的资料,并参加省级文艺汇演,获得各方面的好评。

建水花灯在当地流传情况较好,如白云村彝族花灯班现有演员、演奏员共60人,年龄从14~73岁不等。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白云村的灯班都要举行隆重的请灯神仪式,其后每天早晚都要上香,到正月十五、十六,全村开始大唱花灯,正月十七唱完灯后,即送灯神。

  • 上一条: 建水孔子文化节
  • 下一条: 碗窑村紫陶工艺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建水县民俗
  • 建水古城古称临安,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城内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筑50余座,堪称一座“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建水不但山川秀丽,环境优越云南建水古城大板井
  • 建水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建水紫陶
  • 一、建水陶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也就是把制陶用的粘土,经水湿润后,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建水陶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传统工艺品。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源远流长,始自元末,至今已建水紫陶烧制技艺
  • 据考古资料显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泥条盘筑法烧制的陶器制品。至清道光年间,经过建水艺人的改进,紫陶逐步发展为工艺美术陶,产品增加了文碗窑村紫陶工艺
  •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城内,是一座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文庙,始建于公元二十二年(1285年),是云南省继中庆(昆明)、大理之后,最早云南最大的文庙 建水文庙
  • 建水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建水紫陶
  • 灯会正月十六闹花灯,在彝族民间广泛流传,是彝族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以普雄乡塔瓦村、岔科镇白云村为甚。据史料记载,彝族花灯在建水流传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每年正云南建水的民俗文化
  • 建水县推荐民俗
  • 建水县云南建水十八怪
  • 建水县碗窑村紫陶工艺
  • 建水县建水紫陶
  • 建水县云南建水古城大板井
  • 建水县云南建水的民俗文化
  • 建水县建水孔子文化节
  • 建水县云南建水民族节日
  • 建水县建水紫陶烧制技艺
  • 建水县建水花灯
  • 建水县建水陶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 建水县建水紫陶
  • 建水县铓鼓舞
  • 建水县云南建水老花灯
  • 建水县云南最大的文庙 建水文庙
  •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平“红头瑶”服饰
  • 红河县云南红河州彝族的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