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崇义舞春牛介绍

崇义舞春牛

崇义舞春牛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崇义舞春牛(第三批省级)

我国是农业国,素来重视农耕。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朝廷规定,皇帝和各级1在每年仲春的亥日要行耕作礼,在祈年殿和各官府所在地举行象征性的耕作活动。

崇义“舞春牛”的习俗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最早的“舞春牛”活动是在每年的立春时节,村民们自发来到河边,由人装成河神,在河上装灯彩,各家各户把河神请回自己的家中,在家中的牛栏、猪圈等家禽前进行参拜,以保一年太平,五谷丰登,六畜平安。

崇义县上堡乡唐姓明朝正德年间从湖南迁入本地,同时带入了这一民间古俗。后来,此俗流到民间,民间组织春牛队,以“春牛”为角色,把严肃的政事活动演变成民间轻松快悦的,甚至是恢谐活泼的具有闹春特色的歌舞活动,所以叫做舞春牛。每年立春当天到河边接牛神,小年24,把春牛头放置家中祭拜。唐姓人根据本地的社会现象,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改造和加工,配以渔、樵、耕、读等角色反映农家生活,有时加上管家、算手等角色痛斥地主对农民的盘剥和压迫,从而突现了思想性,还加入了以说唱为主的《八仙》《白蛇传》《断桥会》《刘海砍樵》等项目,以增强剧戏性。春牛按参神,巡拜、歌舞。舞春牛的套数和动作有出栏、上路、吃草、饮水、背轭、耕田、擦痒、卧地、听歌等。春牛歌又名牛灯,包括起鼓敲锣、出行、路遇、相会、拜门、采青、谢礼、上红、敬师、拜别等,独唱、合唱、轮唱和对唱,唱农家事,演绎民间悲欢,逗得人们欢笑和喝彩。东家给牛上红,并用茶果酒菜款待众人,众人酒足饭饱,牛队再行回神礼,表演往往到五更鸡才结束。春节期间也与龙灯、狮子、武术同台献艺,直到元宵方止。四为四季平安,五则五谷丰登,六可六畜兴旺。这一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向来为乡民所喜闻乐见。

随时代的发展,上堡乡的风俗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春牛词改编了新内容,用以歌颂新社会、新生活。

  • 上一条: 崇义告圣
  • 下一条: 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崇义县民俗
  • 崇义龙灯制作技艺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崇义龙灯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耍龙是老百姓所喜爱的传统文娱活动之一。龙灯的制作是整个舞龙活动的重要环崇义龙灯制作技艺
  • 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是流传于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境内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由思顺乡李姓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
  • 崇义竹洞畲族山歌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崇义竹洞畲族山歌(第三批省级)竹洞畲族山歌是盛行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聂都乡竹洞畲族村的民间歌谣,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崇义竹洞畲族山歌
  • 三节龙是光绪年间便盛行在崇义县关田镇田心村的一种民间灯彩,至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地农民把这种三节龙称为“泥鳅沾灰”,亦即形容三节龙舞动起来犹如肥短的崇义传统风俗
  • 高洞畲族村叶氏家族龙灯“九狮拜象”,起源于明清时期,相传一河两岸叶、蓝、谢、黎、杨五姓家族,逢年于香火龙相互拜访,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岁岁有余高洞畲族村九狮拜象
  • 崇义三节龙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崇义三节龙第四批省级三节龙是光绪年间便盛行在崇义县关田镇田心村的一种民间灯彩,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地农民把这种三节龙崇义三节龙
  • 崇义米酒酿制技艺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崇义米酒酿制技艺第三批省级米酒是祖先最早酿制的酒种,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米酒以大米、糯米为原料,加酒母边糖化崇义米酒酿制技艺
  • 崇义告圣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崇义告圣第三批省级告圣是俗称“茅山道士”的民间法事活动,是“赎魂消灾”中的一个片断。它以歌舞形式表现安坛启教、祭将搬兵,以求崇义告圣
  • 崇义县推荐民俗
  • 崇义县高洞畲族村九狮拜象
  • 崇义县崇义告圣
  • 崇义县崇义竹洞畲族山歌
  • 崇义县崇义传统风俗
  • 崇义县崇义舞春牛
  • 崇义县崇义龙灯制作技艺
  • 崇义县崇义三节龙
  • 崇义县崇义米酒酿制技艺
  • 崇义县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
  • 定南县定南挑积
  • 安远县神奇古井可以准确预报天气
  • 于都县前往爱尔兰都柏林 一定要知道的十件趣事
  • 安远县江西安远中秋“请月姑”风俗
  • 全南县客家清明习俗:挂纸
  • 兴国县江西传统音乐兴国山歌
  • 瑞金市瑞金鱼圆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