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客家雨水节气民俗:占稻色介绍

客家雨水节气民俗:占稻色

雨水节交雨水时刻是否下雨,往往成为一年是否风调雨顺的征兆。

宋代以前,中国农业甚至整个经济重心一直在中国北部的黄河流域。宋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南部中国的稻作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主体。由宋至元再历经明清,客家近千年地传承着宋代特色的稻作文化习俗,雨水节爆糯谷花“占稻色”便是其中之一。

元代娄元礼《田家五行》记载了当时华南稻作地区“占稻色”的习俗:“雨水节,烧干镬,以糯稻爆之,谓之孛罗花,占稻色。”“孛罗”即“孛娄”,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提到:“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范成大《吴中节物诗》中也有“拈粉团栾意,熬稃腷膊声”一句,诗人自注云:“炒糯谷以卜,俗名孛罗,北人号糯米花。”

自宋代开始,吴、越民间便有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卜谷”的习俗,将糯谷放到锅中爆炒,以谷米爆白多者为吉。

客家人雨水节“占稻色”与吴越民间正月十四“卜谷”,具有同样的民俗意义,甚至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形态。正月十四正值雨水节前后,时间上差距不是太远;爆谷所用材料、爆谷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是年稻获的丰歉,即预测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而“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年稻获的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是年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 上一条: 客家雨水节气民俗:送雨水
  • 下一条: 浙江温州端午节习俗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吴中区民俗
  •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她们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与螃蟹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其对蟹的细微观察和丰富想象,赋予了种种形象贴切的别称。尖团。苏东坡《尖团》诗:“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诗中螃蟹的别称
  • 旧时东山人的猛将神为“会”,非常信奉。不仅村村都有,甚至家庭亦有供奉。全东山有大小猛将神像,何止数百,其神赛之典,已成一乡风俗。猛将神他处亦有供祀,但皆威猛有须太湖东山猛将会
  • 桃花坞木刻年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世的文物来看,木刻书籍和木版画差不多是同时产生的。起初,木版画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即绣象画。木版画单独印行成为年画,大桃花坞木刻年画
  • 怡园位于苏州市中心人民路中段。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怡园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江苏苏州怡园
  • 苏州糕团是我国传统的名点小吃,它的历史久远,它的来历具有传奇色彩。时间可上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后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负责修筑阖闾城。这座城周长苏州糕团的传说
  •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与螃蟹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其对蟹的细微观察和丰富想象,赋予了种种形象贴切的别称。尖团。苏东坡《尖团》诗:“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诗中螃蟹的别称
  •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婚礼——这个民间文化的大汇展,也是大同而存小异,而小异却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婚礼——这个民间文化的大汇展,也是大同而存甪直古镇民间婚俗
  • 吴中区推荐民俗
  • 吴中区客家雨水节气民俗:占稻色
  • 吴中区螃蟹的别称
  • 吴中区东山城隍会
  • 吴中区江苏苏州怡园
  • 吴中区苏州糕团的传说
  • 吴中区太湖东山猛将会
  • 吴中区江苏阳澄湖美食 蟹酿橙
  • 吴中区苏裱
  • 吴中区苏州绘画民俗
  • 吴中区雨水节气习俗
  • 吴中区螃蟹的别称
  • 吴中区拙政园杜鹃花会
  • 吴中区甪直古镇民间婚俗
  • 吴中区明·文征明《品茶图》
  • 吴中区木渎古镇民间习俗
  • 吴中区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