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西俄布”:大凉山彝族的宗教祈福节介绍

“西俄布”:大凉山彝族的宗教祈福节

“西俄布”是彝语,意指反咒回自然界或他人施行的鬼怪邪崇,消灾祛祸,确保家人安康。在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民间,人们认为自然界产生的或他人施行的一切咒术咒语都会产生邪异鬼怪,这些邪异鬼怪常常会引发各种灾难,甚至导致人们的病痛或死亡,对此,只有举行“西俄布”仪式,才能消灾祛祸。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俄布”逐渐成了四川大凉山彝族季节性的宗教祈福节,有春节返咒(西俄布)、夏季转咒(吉觉)、秋节赎魂(也枯)。寨子里只要一家举行“西俄布”仪式,左邻右舍都会聚在这家,会亲友、拉家常、说丰收、品美酒、谋发展……“西俄布”成了大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一道景观。

去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农作村曲比阿铁家的“西俄布”仪式。当天吃过早饭,笔者跟着大毕摩曲比甘妈走向农作村,走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后,我们来到了曲比阿铁家。

一落座,主人便递上了美酒,白酒、泡水酒、啤酒……叫人接都接不过来,不多时,屋里屋外挤满了左邻右舍,几碗转转酒下肚后,场面开始热闹起来。

大毕摩曲比甘妈开始念念有词地扎草偶,帮小毕摩木沙和铁古做“神枝”(用树枝制作而成的神棍、神戈、神矛、金银片等象征物件),开始了“西俄布”的准备工作。

  • 上一条: 二月二!神秘的求子习俗
  • 下一条: 彝族节日—祈雨节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美姑县民俗
  • 一彝族历史文化源流与火葬达“尼木措毕”仪式的传承彝族是远古西北氐羌人在南下到金沙江流域后,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彝族文化与远古凉山彝族 “尼木措毕”祭祀
  • 彝族克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口头论辩“克智”是彝族民间在婚礼、丧葬、节庆等场所以主客双方论辩手临场演述的一种诗体口承文学,是彝族民间语言艺术中内容最丰彝族克智
  • 彝族服饰与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是人们适应自然、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历史源远流长。彝族文献有“弹毛擀毡阿约阿先来发明,纺线织线濮嫫尼依来发明,裁衣缝衣觉觉伍彝族服饰(义诺彝族服饰)
  • 游方,旧称“摇马郎”,是黔东南、黔南苗族青年男女公开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这些苗族青年男女往往通过游方这种方式,交结朋友,选择伴侣。《黄平州志》上曾有这样的记载:“苗族风俗摇马郎
  • 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博物馆,有一个神秘的展厅,它展示着来自遥远、古老的西南民族——彝族的宗教仪式生活,来这里参观的人们无不为其古朴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毕摩文化发出感彝族毕摩文化
  • 毕摩文化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时期,毕摩最早是古代彝族社会的祭司和部落首领,具有崇高的威望与地位,其文化源远流长。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彝族毕摩音乐
  • 在彝族社会的“兹”(土司)、“莫”(法官)、“毕”(毕摩)、“格"(工匠)、“卓”(百姓)五个等级中,毕摩的地位处于第三位。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的云毕摩与苏尼:彝族宗教的祭司
  • 彝族毕摩绘画是由彝族祭司毕摩画在纸张或兽皮、树皮、竹简、石头、木板等载体上的图画,是一种通过绘画与文字相互配合的形式来叙述故事、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反映历史生活毕摩绘画
  • 美姑县推荐民俗
  • 美姑县彝族毕摩文化
  • 美姑县“西俄布”:大凉山彝族的宗教祈福节
  • 美姑县凉山彝族 “尼木措毕”祭祀
  • 美姑县彝族克智
  • 美姑县毕摩与苏尼:彝族宗教的祭司
  • 美姑县彝族毕摩音乐
  • 美姑县毕摩绘画
  • 美姑县苗族风俗摇马郎
  • 美姑县彝族服饰(义诺彝族服饰)
  • 木里藏族自治县传统茶具制作技艺
  • 美姑县彝族毕摩音乐
  • 甘洛县藏族尔苏射箭节
  • 甘洛县四川甘洛尔苏藏族射箭节
  • 昭觉县彝族酒文化
  • 会理县饵块手工制作技艺
  • 雷波县凉山火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