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国际聋人节介绍

国际聋人节

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国际聋人日),国际聋人节是由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于1957年决定的,并规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

关于世界聋人联合会

世界聋人联合会成立于1951年,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造福于世界聋人,捍卫聋人的权利,帮助聋人康复。该会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中国盲聋人协会是其正式会员。
中国的国际聋人节(国际聋人日)

中国于1955年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每年的国际聋人节,中国各地都会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国际聋人节(国际聋人日)的意义

举办国际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我国会在聋人节举办各种活动,以推动聋人平等参与社会,并唤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 上一条: 9月21日国际和平日
  • 下一条: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会理县民俗
  • 会理自古产红铜,铜器加工制作业自唐以来就十分发达,一直沿续至今。据文献载,早在东晋末年公元年,会理就有了铜冶炼,唐宋以来铜开采与加工业兴盛,南诏时期,红铜火锅制作技艺
  • 阿富汗共和国,简称阿富汗,位于亚洲中西部,是一个内陆国家。面积64.7万平方公里。人口1980万,阿富汗人(又称普什图族)占50%多,塔吉克族人占:3o%。是个阿富汗的习俗礼仪
  • 出门时不可随便帮他人捎带东西1、尤其是那些在车站偶遇的情况,千万不可随便帮助捎带。并不是讲什么法律法规,而是会形成一种霉运煞气干扰到自己的行程。一旦捎带则多半会出门时不可随便帮他人捎带东西
  • 走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中老年男子。他们脸上画着五颜六色的条纹,一手拿着小铁罐,一手拄着拐杖在闲逛。如果你看上他一眼苦行僧:印度教国家里独有的景观
  • 会理绿水乡松坪村手工制作的饵块最有名。饵块色白,切成块、片、丝入锅煮,不浓汤,且味好。如不食用,浸泡在水里,久泡不馊不臭。制作饵块需要选用本地的大白谷米,浸泡饵块手工制作技艺
  •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国际减灾日
  • 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国际聋人日),国际聋人节是由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于1957年决定的,并规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国际聋人节
  • 彝族蹢脚舞与流传于滇西北一带的“打歌”“跌脚”“左脚舞”为同种,“蹢脚”的历史相当久远,明清时云南、四川的地方志中多有记载。如“一人吹芦笙为引,男女牵手,周旋彝族蹢脚舞
  • 会理县推荐民俗
  • 会理县阿富汗的习俗礼仪
  • 会理县国际聋人节
  • 会理县苦行僧:印度教国家里独有的景观
  • 会理县彝族蹢脚舞
  • 会理县红铜火锅制作技艺
  • 会理县国际减灾日
  • 会理县出门时不可随便帮他人捎带东西
  • 会理县饵块手工制作技艺
  • 喜德县凉山彝族漆器艺术
  • 西昌市凉山彝族 “尼木措毕”祭祀
  • 西昌市西昌市花/市树
  • 会东县四大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 西昌市彝族磨尔秋
  • 冕宁县藏族赶马调
  • 西昌市义诺彝族民歌
  • 盐源县甲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