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祭泉:蒙古族珍稀祭祀现象介绍

祭泉:蒙古族珍稀祭祀现象

祭泉,在蒙古族祭祀文化中是十分难得的珍稀现象,然而,在鄂托克旗查布苏木的敖伦布拉格至今仍然较完整地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

在这方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敖伦布拉格草原上,留下了远古时期难以计数的恐龙活动的爪印和尾印痕迹的化石;流传着成吉思汗远征西夏,曾在这里整军、打造兵器的史迹;而今这里又成为享誉全球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原生基地。祭泉的传统习俗,就是从这里萌生传承、历数百年而不衰。

鄂托克草原的西边,原本是个干旱缺水的地区,间或有水也是苦水难饮。不知在何年何月这里却冒出了108眼神奇的泉水,于是,在这个地区的喇嘛中形成了规矩,凡是有志佛门,笃学修炼的弟子,必须要发下宏愿到这108眼泉水的每眼泉边念经礼佛一日,只有修完这门功课,方才能早入佛学正道修成正果。这里的牧民更视泉水为大自然的神圣所赐,奉为“洛素伊金”(水神),对之供奉祭祀顶礼膜拜,祈求神泉永远滋润草原大地,永保草畜兴旺,人丁平安。

不知从何年起,在神泉旁每月逢五必然要有人来祭祀。乌仁都西大山里的迪雅阿贵庙喇嘛在这里修庙,对修炼念经的喇嘛调度管理。祭礼活动则由附近的几户牧民主持。

去年金秋盛季,笔者亲赴神泉考察,只见该地平坦开阔,地广人稀,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河川式滩地,茂密生长着一簇一簇半尺多高的红色、绿色和黄色的当地人称作“布德尔”的草本植物,一群肥壮的骆驼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昂首远眺,成片的羊群静静地散布在色彩斑斓的草丛之中,飞鸟低徊,长空静寂。泉眼就分布在这美丽草滩的边缘,细细的泉水如涌如渗从沙缝中流出,缓缓向前,在阳光下反射出一条亮亮的光带伸向远方,融人多彩的草原。眼前一棵神树上披挂的哈达在微风中飘动,昭示着这泉水的圣洁。

  • 上一条: 塔吉克族乐器--苏奈依
  • 下一条: 科尔沁蒙古族祭祀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鄂托克旗民俗
  • 祭泉,在蒙古族祭祀文化中是十分难得的珍稀现象,然而,在鄂托克旗查布苏木的敖伦布拉格至今仍然较完整地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在这方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敖伦布拉格草原上祭泉:蒙古族珍稀祭祀现象
  • 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其生活方式深深地打上了狩猎文化的烙印。在他们看来,春节不仅仅是一岁之首,且是狩猎四期(1—4月为鹿胎期,4—6月为鹿茸期,6—9月为鹿尾期,鄂伦春族的春节
  • 准格尔旗是漫瀚调的故乡。早在多年前,清嘉庆、道光时期一度对蒙旗实行“借地养民”正常,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格尔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的汉民漫瀚调
  • 内蒙人在腊月里都吃些什么呢?首先,在腊月初八这天,全家一定要吃腊八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暖心暖胃,来年一定顺顺溜溜。腊月,内蒙还有些家庭会炸麻花,炸麻花是内蒙古春节习俗
  • 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杭锦年俗
  • 鄂尔多斯是个古老、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神奇的土地孕育神奇的文化,鄂尔多斯民歌就是这片神奇土地上产生的神奇文化中四类。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以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为主,鄂尔多斯民俗
  •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约15公里处。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1162年出生于蒙古一个部落贵族的家庭,他凭借机智勇猛,逐渐统一了蒙古。12成吉思汗陵 一代天骄的纪念碑
  • 新郎家的人估计喜车快到村口时,派一骑术高明者,带着上贴“喜”字的羊头一个、酒一壶迎接。待喜车到时,把酒洒到喜车的马头、马背上,把羊头扔到车下,然后向送亲的人一一迎亲戏耍风俗
  • 鄂托克旗推荐民俗
  • 鄂托克旗祭泉:蒙古族珍稀祭祀现象
  • 杭锦旗杭锦之蒙古族婚礼
  • 达拉特旗春节习俗-放爆竹
  • 达拉特旗达拉特的希鲁格道
  • 东胜区芦洲东胜村南瓜节
  • 准格尔旗迎亲礼节
  • 准格尔旗漫瀚调
  • 鄂托克前旗鄂伦春族的春节
  • 达拉特旗蒙古族婚俗
  • 乌审旗内蒙古乌审召庙
  • 准格尔旗迎亲戏耍风俗
  • 达拉特旗达斡尔人的清明节
  • 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 一代天骄的纪念碑
  • 伊金霍洛旗祭祀成吉思汗的神灯延续了780年
  • 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
  • 准格尔旗待客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