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岐山独特的“赎身”习俗介绍

岐山独特的“赎身”习俗

在西周发祥地周礼之乡的岐山(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至今流传着给娃娃(小孩)赎身的习俗。

要说给娃娃赎身,得先从给娃娃“寄保”说起。在岐山乡下,当娃娃出生后家人便把娃娃寄托交给灶神保佑,祈求神灵保佑娃娃不生病健康成长,聪明伶俐,消灾免难。就是在自己家灶爷或当地某个神庙神案前寄保并给神许下猪、羊或鸡还愿,以表保佑之恩。

娃娃寄保之后,要给娃戴“缰绳”。家中大人则挨家上户讨要各色线。名曰“百家线”,用要来的各色线辫成“缰绳”给娃娃戴在脖项上,意在把娃娃拴住交给神寄保。每年如此,一直到赎身。

等娃长到十三岁时,父母就要向神灵还当初许的愿心,这就叫赎身。赎身分在家中或庙会进行两种不同的形式。

在家中灶君前还愿赎身,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日时进行。腊月二十二日要杀“灶猪”既是为娃赎身还愿时专养的肥猪,猪要选养公猪,意为健壮。未杀之前把猪牵到灶房门口,用一杯开水或茶水浇烫猪的脊背,猪被烫痛后叫唤,意为唤请灶神收下还愿礼。这时放大炮和鞭炮把猪拉出宰杀。将猪杀后在拔刮毛时要在猪脊背留一撮鬃毛,在杀时取一小碟猪血,再拔一撮鬃毛放碟内,放在灶君案上名曰领牲。将猪破肚开膛,除取内脏,清洗干净后,把全猪卧伏在条桌上,四肢分开,口角插入柏朵和纸做的彩花,脖项搭红被面并系吊贝索(绑的人民币),脊背披上幔肚油,献于灶房门口前。这天下午家人带上香蜡纸表去祖坟祭奠请祖先回家过喜事。家人请劳客安排事务,搭宴蓬,厨师准备过事的菜食。在门上贴对联。赎身联的上联为“应从今日立壮志”,下联“当待来年步宫胆”横额“前程似锦”。

  • 上一条: 岐山独特的“赎身”习俗
  • 下一条: 白裤瑶族女人从不穿内衣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岐山县民俗
  • 黄岐山位于揭阳市区北4公里,市区晓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园大门前,榕江北河从山下缓缓流过,主峰海拔293.1米,总面积1180公顷。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揭阳黄岐山传说
  • 岐山(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十月会是西府地区入冬的首场古会,起始年代不详,兴盛于改革开放初期。会期从十月初十开始,历时一周。记得还在牙牙学语的孩提时,麦种子一撒到岐山十月会
  • 中国古代的六大天书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形式上采用黄帝和岐伯对话的形式。岐伯是谁?有人说岐伯是黄帝的臣子,有的中国古代的六大天书
  • 在西周发祥地周礼之乡的岐山(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至今流传着给娃娃(小孩)赎身的习俗。要说给娃娃赎身,得先从给娃娃“寄保”说起。在岐山乡下,当娃娃出生后家人便把岐山独特的“赎身”习俗
  • 岐山转鼓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岐山古称西岐,因箭括岭山有两岐而得名。公元前世纪末,周部族在太王古公亶父率领下因避戎狄,翻梁山,渡漆沮,来到岐山之下,后世称岐山转鼓
  •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青铜器,高53.8厘米,重34.7公斤,三足呈马蹄形,内壁有铭文32行、497个字,是我国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多的一件古鼎。这件古鼎据说是清毛公鼎的传奇故事
  • 诸葛亮庙,亦称武侯祠,位于渭河南岸、岐山县城南25公里处的秦岭北麓五丈原上,距宝鸡市58公里。是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修建的。此庙始建于三国末年。明《万历志》记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庙
  • 岐山臊子面,为陕西面食和西府面食一绝。这种面用手工擀制,料精味美,誉满西北,声播神州。岐山臊子面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九字令:“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岐山臊子面的由来
  • 岐山县推荐民俗
  • 岐山县陕西宝鸡岐山周公庙
  • 岐山县岐山转鼓
  • 岐山县岐山“赎身”习俗
  • 岐山县岐山臊子面的由来
  • 岐山县中国古代的六大天书
  • 岐山县揭阳黄岐山传说
  • 岐山县岐山独特的“赎身”习俗
  • 岐山县毛公鼎的传奇故事
  • 岐山县岐山婚嫁民俗
  • 岐山县岐山民间剪纸
  • 岐山县岐山十月会
  • 岐山县岐山独特的“赎身”习俗
  • 岐山县炎帝诞生的传说
  • 岐山县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庙
  • 岐山县陕西岐山特色美食
  • 岐山县陕西宝鸡岐山周文化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