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蒲江飞仙阁 西南丝路佛国介绍

蒲江飞仙阁 西南丝路佛国

佛教从印度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一路上留下了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榆林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安史之乱中,中原大型石窟相继衰落,盛唐以后,中原再无大规模石窟造像。

接过中国石窟艺术接力棒的,则是四川。这其中,成都佛教造像年代最早,大多是南朝作品,而中国的南朝造像在成都以外还少有发现。清代末年,成都万佛寺曾出土了大量南朝造像,近年来西安路、商业街也屡有出土。

安史之乱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石窟艺术循着金牛道进入四川,在涪江、嘉陵江、沱江、岷江流域的岩壁上,星星点点出现了诸多石窟。四川几乎每个县城都有石窟分布,而又以唐代存世最多,以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发散。中国宋代石窟存世最少,以致清代学者提出“唐盛宋衰”之说,认为宋代石窟早已衰落,不值一提。大足、安岳石窟的相继发现修正了这种观点,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如果说北方中原的石窟写下了中国上半部石窟史,四川,显然就是下半阕。

成都蒲江县蒲江河和临溪河岸岩壁上,雕有14处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以飞仙阁数目最多,武则天永昌六年(公元689年)造92龛777尊摩崖造像。第60号龛是四川最早的菩提像;飞仙大佛,则包含了对莫公飞仙的艳羡,只不过他们把这样的寄托放到了佛祖释迦牟尼身上;石狮与漏米婆婆的造像与传说,蕴含了大地之母的哺育之情,暗示了民间纳宗教入世俗生活的倾向;而胡人造像,更可体现出成都地区在南方丝绸之路中的巨大作用。

地名背后的佛教与道教

“三伏”收尾出伏之日,我进入蒲江县霖雨乡境内,以往碧绿如带的二郎滩流水裹挟着赭红色的山洪滔滔而下。这时大雨突降,把本来不多的游人赶了个一干二净。唯有香案上的缕缕青烟,在空中蟠曲,翻若虬龙……

我来到标有“飞仙阁”的牌坊前,此地是成都通往朝阳湖的必经之地,更是西南丝绸之路成都通往雅安的古道。站在小桥上,可以看见石窟群分别位于右侧不高的飞仙阁和左侧公路的崖壁上,主要包括飞仙阁摩崖造像、龙拖湾摩崖造像。

飞仙阁是蒲江沿蒲江河和临溪河岸14处两汉至唐宋摩崖石刻造像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武则天永昌六年(公元689年)造飞仙阁92龛777尊摩崖佛雕,不但是四川省至今仍保存有盛唐时期佛教摩崖造像的地方之一,而且存有不少道教、西域文化的痕迹。196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为何叫二郎滩?宋代最流行的道教人物除星官外就是玄武和二郎了,玄武源自于原始星辰崇拜,后被人格化,成为北方大神。二郎来历很复杂,目前有李冰二子、赵昱、杨戬等多种说法。当时的老百姓也说不清究竟是谁,逐渐成为一个复合了传说的地名。

据蒲江县志及碑文记载:汉有河南人莫公将军,南征凯旋至此,见“龙蟠凤翼,水固山环”而流连不去,弃官结庐潜修,后人建阁祀之。飞仙阁依山傍水而建,此阁自唐至明代先后称莫公堂、莫佛院、信相院、观音阁。清代称飞仙阁,亦名碧云峰。

当“飞仙”囊括一切而成为地名,其实暗示了无论佛教的影响多么深巨,本土宗教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就了老百姓“飞仙”的身后寄托。蒲江曾是“五斗米道”二十四治主簿山治所在地,飞仙阁的道教造像宣示了信众们为长生、常乐而祈求改变命运的追求和愿望。也正如美术史家巫鸿所言,四川的美术造像在东汉晚期一直被道家的“五斗米道”所占据。

  • 上一条: 成都云顶石城 南宋王朝的凌冽风骨
  • 下一条: 成都武侯祠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蒲江县民俗
  • 幺妹灯是川西地方特色文化的代表,相传是在唐宋时期形成的,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幺妹灯节目内容取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贴合现实,深受百姓的喜爱。幺妹灯产生的历史已无确幺妹灯
  • 蒲江米花糖起源于唐宋,精于明清,极于现代,发展久远,深入民众生活中的一种美食。色泽晶莹透亮,香酥爽口,品种众多,易保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蒲江米花糖制作技艺蒲江米花糖制作技艺
  • 幺妹灯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幺妹灯产生的历史已无确凿证据可考。在蒲江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述“龙灯、狮灯为庆典的文娱活动得到继承和发扬。除此之外还有牛儿灯、幺妹幺妹灯
  • 水饺,古名“水角儿”,北方人读“角”为矫音,故称为饺。水饺是北方人常用的一种主食,馅心用蔬菜多于用肉食,但逢年过节时,馅心也十分讲究。当事时,一家人动手,有的杆钟水饺传统制作技艺
  • 石象湖,位于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处,生态示范区----成都市蒲江县境内,因湖区古刹石象寺而得名,相传为三国大将严颜骑象升天之地。湖内有石象寺,坐姿15米的&qu四川蒲江石象湖
  • 蒲江米花糖制作技艺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蒲江米花糖传统制作工艺是一种地方特色糕点的制作方法。它源于风景秀丽的蒲江,是蒲江人民的一大财富。它始于唐宋、精于明清、极蒲江米花糖制作技艺
  • 佛教从印度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一路上留下了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榆林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安史之乱中,蒲江飞仙阁 西南丝路佛国
  • 蒲江“幺妹灯”是首批入围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当地民俗文化,起源于盛唐,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素有川剧活化石、川西二人转之称。幺妹灯产生的历史已无确凿证据可四川蒲江幺妹灯
  • 蒲江县推荐民俗
  • 蒲江县四川蒲江石象湖
  • 蒲江县幺妹灯
  • 蒲江县蒲砚制作技艺
  • 蒲江县蒲江米花糖制作技艺
  • 蒲江县幺妹灯
  • 蒲江县蒲江飞仙阁 西南丝路佛国
  • 蒲江县钟水饺传统制作技艺
  • 蒲江县蒲江米花糖制作技艺
  • 蒲江县最后的“蒲席”:千年蒲江草席编作面临失传
  • 蒲江县四川蒲江幺妹灯
  • 龙泉驿区客家儿歌
  • 双流县黄龙溪火龙节
  • 大邑县阴氏中医正骨法
  • 彭州市闹年锣鼓
  • 彭州市闹年锣鼓
  • 邛崃市孔明灯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