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布依族八音坐唱介绍

布依族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据传,布依八音的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

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清时期,布依八音曾一度盛行。在盘江流域布依族村寨普遍开设有教乐坊“八音堂”,专门传授布依八音技艺,演出八音坐唱的八音队多时达到三百余支。新中国成立后,兴义市布依八音队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演出,被誉为“盘江奇葩”、“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声音的活化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

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表演以第一人称的“跳入”唱叙故事,以第三人称的“跳出”解说故事,也有加入勒朗、勒尤、木叶等布依族乐器进行伴奏的情形。演唱时,男艺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强烈的音高和音色对比,还能增加演唱的情趣。

八音坐唱的唱腔曲调主要为【正调】,其他曲调统称为“闲调”。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目有《布依婚俗》、《贺喜堂》、《胡喜与南祥》、《迎客调》、《唱王玉莲传》、《敬酒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四十余个。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形成的,它深深扎根于布依族群众之中,具有鲜明的布依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八音坐唱既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中国曲艺宝库中的瑰宝。目前,八音坐唱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困难,急需加以保护扶持。

  • 上一条: 布依族查白歌节
  • 下一条: 瓦戛高台狮灯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兴义市民俗
  • 布依族情歌按语言可分为布依语情歌和汉语情歌。前者无疑是布依族最早产生和流传的情歌形式,而目前仅在一些较偏僻的布依族聚居区传唱;大多数地区的布依族或因距离城镇较近布依族民间情歌的对唱
  • 查白歌节农历六月二十一至二十三黔西南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庆。节日期间,人们纷纷赶往兴义市郊查白寨,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赛歌,白天在歌场赛,晚上到住户的院里或屋查白歌节
  • 布依族八音坐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布依族八音坐唱
  •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所谓布依八音,是指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八音坐唱
  • 贵州黔西南兴义市万屯镇下坝村坡落布依古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兔场、三月的第一个蛇场、农历六月二十二这天,是坡落布依人祭祀山神的日子,当地人俗称“祭山”或“祭三兴义下坝布依古寨
  • 布依族文化“八宝”为:布依八音、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布依“削肖贯”、布依小打音乐、布依铜鼓、布依《摩经》文化、布依戈榜(布依傩仪)、布依族仪式性“前傩戏”—“布依族文化“八宝”
  • 距兴义市鲁屯镇四里许的西南方,有一座巍峨的大山,四季花木葱茏,青翠欲滴,其状象振鬃欲飞的马,当地人称之为白马山。当地人只要看到这座振鬃欲飞的白马山,就会触起一个贵州兴义鲁屯白马山与洗马河的渊源
  •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不知哪年哪月,作恶多端的孽龙挣脱阴曹地府的束缚,带着龙子、龙孙窜到下五屯大坝肆无忌惮地荼毒生灵,践踏庄稼。居住在这里的布依族人民无不痛心疾首,布依族仙女山的传说
  • 兴义市推荐民俗
  • 兴义市兴义敬南镇洒报民族村的传说
  • 兴义市布依族节日民俗
  • 兴义市八音坐唱
  • 兴义市饶有兴味的鱼龙婚俗
  • 兴义市瓦戛高台狮灯
  • 兴义市查白歌节
  • 兴义市布依族民间情歌的对唱
  • 兴义市赶表
  • 兴义市布依族查白歌节
  • 兴义市布依族八音坐唱
  • 兴义市布依族文化“八宝”
  • 兴义市八音坐唱
  • 兴义市贵州兴义鲁屯白马山与洗马河的渊源
  • 兴义市布依族查白歌节
  • 兴义市布依族仙女山的传说
  • 兴义市兴义苗族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