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郎溪定埠跳五猖介绍

郎溪定埠跳五猖

跳五猖是古代的一种民间祭祀神舞,流传很广,郎溪的定埠镇尤为盛行。定埠镇地跨两省,与江苏高淳的定埠镇只一河之隔。北岸属高淳县,南岸属郎溪县。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祠山神生日,河南岸以此日出会祭奉;北岸为了与南岸区别开,改在农历二月十八日出会,当地群众称之为转十八。跳五猖是这两个日子的主要祭祀形式,也是当地农村的庙会活动。解放后改庙会为集市贸易,停止了迷信色彩的神舞活动。据当地一些老年人说,以往五猖神舞跳得最出色的,要算南岸定埠的跳五猖。

五猖神之由来

据《清人笔记》说:朱元璋征陈友谅,梦阵亡士卒请求抚恤,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庙”,命阵亡士卒“五人受伍”而受供。此乃五猖神来由之一。

另一说五猖是祠山神殿下诸将。祠山神相传是西汉时的张勃(见《广德州志.丛缀卷》)。张勃先世佐禹治水,故张勃被派往广德镇守治水,引长兴(浙江)之水,益广德山田(见《广德州志.寺观卷》),开成圣渎河后,坐化而死。后人感其功德,将其神化造庙祭祀,庙额题赞“禹后一人”,神牌上的全称是“广惠灵佑崇德祠山大帝”,传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封的。郎溪、广德供奉的五猖神,都是设在祠山神庙殿两侧。

神舞跳五猖

五猖神舞起源于明朝初年。据考证《明史》记皇家祭神有“阵前阵后神祗五猖”等句。解放前江南各地(如芜湖、绍兴)也有出五猖神会的。鲁迅杂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中说,五猖会是旧时绍兴最热闹的神会,五猖神形象恐怖,以糯米饭拌黄鳝血在面额沾上刀、斧、剑、刃,两人扶一神出会游乡,没有任何动作。唯独郎溪定埠镇的五猖神会是用舞蹈的形式表现跳神,同时面额去掉恐怖形象,代之以各尊神威严的面具套戴。五猖神是取“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色”(青、黄、赤、白、黑)而形化成像。诸神中又配以“判官神”(意主生死)、“土地神”(意主五谷丰歉)、“道士神”、“和尚神”(意主消灾降福)。前者五猖神称“正身”,后者四神称“副身”。正身五神的形象是:东方神青脸,南方神红脸,西方神白脸,北方神黑脸,中央神黄脸,全系木雕面具,戴盔披甲,头插雉尾,背插威武旗,双手执长刀。副身四神的形象是:土地、判官的面具及其装束与戏剧形象同。判官手脚有铜铃,双手拿两束纸码。土地一手执拐杖,一手拿拂尘。道士、和尚的面具是整个套戴,和尚青光头,笑容露齿,宽服大袖,颈挂佛珠,手拿大白纸摺扇。道士头挽束发,身披道袍,一手执念珠,一手执拂尘。

  • 上一条: 郎溪民间习俗
  • 下一条: 毕桥船帮风俗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郎溪县民俗
  •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民间在中秋节有“走月亮”、“拜月娘”、祭月、挂彩灯等习俗,其中以中秋赏月、吃月饼的风俗最为盛行。一、吃团圆饭中秋节又叫郎溪县中秋节习俗
  • 郎川民间文化的舞台上,活跃着一支舞龙队伍,他们舞起来气势宏大、花样繁杂,气氛庄重、热烈而喜庆——这就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深厚群众基础的索埂老龙灯。索埂位于今郎溪郎溪县索埂老龙灯
  • 姚翠荣闷酱制作技艺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闷酱生产技艺原产地位于皖南宣城市郎溪县姚村乡一带,这里气候温和、日照充分、雨水充沛,优越的地理环境为“闷酱”制作孕育了姚翠荣闷酱制作技艺
  • 碧溪河,源出广德县境内腰山,流经郎溪县姚村、十字、毕桥等乡镇,注入南漪湖,水运直达长江,堪称黄金水道。自古以来,本县山区及广德县部分的山货,聚集毕桥镇何畔,水运毕桥船帮风俗
  • 人们视龙为神,每逢新春佳节都以舞龙活动庆贺佳节,祈求龙神保佑。而舞龙者皆为男士,女子只能远而视之,根本谈不上舞弄。毕桥人打破了传统观念,认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郎溪县毕桥女子龙灯
  • 十字镇蒋家岭的龙灯历史比较悠久,老一辈时代,开始是玩草龙,一节节龙身全用稻草编制而成,龙头用几片花洋布包一下就算是最高级的了。那时条件较差,没有蜡烛,只得用千子郎溪县蒋家岭龙灯
  • 跳五猖是古代的一种民间祭祀神舞,流传很广,郎溪的定埠镇尤为盛行。定埠镇地跨两省,与江苏高淳的定埠镇只一河之隔。北岸属高淳县,南岸属郎溪县。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祠山郎溪定埠跳五猖
  • 傩舞跳五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溪县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该县的历史文化首镇梅渚镇,位于郎溪县最北端的胥河南岸。胥河流经梅渚镇的定埠村段,全长只傩舞(跳五猖)
  • 郎溪县推荐民俗
  • 郎溪县云舞
  • 郎溪县绿茶制作技艺(瑞草魁)
  • 郎溪县郎溪县蒋家岭龙灯
  • 郎溪县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
  • 郎溪县姚翠荣闷酱制作技艺
  • 郎溪县郎溪民俗文化拾遗 定埠婚丧乡风拾遗
  • 郎溪县郎溪县毕桥女子龙灯
  • 郎溪县傩舞(跳五猖)
  • 郎溪县毕桥船帮风俗
  • 郎溪县郎溪县索埂老龙灯
  • 郎溪县郎溪民间故事 吊书铺本无“铺”
  • 郎溪县安徽春节习俗
  • 郎溪县郎溪民间习俗
  • 郎溪县降福会
  • 郎溪县郎溪人端午节习俗
  • 郎溪县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