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木模拉格介绍

木模拉格

木模拉格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民歌“木模拉格”是彝族人民为老年人去世而举办丧事的时候演唱的乐曲,它有相对固定的曲调,有时由于内容的需要,个别演唱者对曲调稍作修改,以利于对唱词的完整表达。演唱形式是俩妇女穿着彝族服装,披着毡子,一人主唱、一人和,一般是站着演唱,边唱边走动。在死者还没火化前,为死者举办的丧礼过程之中,每天晚上都需要演唱的传统民歌。

【产生年代】

木模拉格没有具体的传唱年代可以考证,从唱词中分析,应当产生于农耕时代之前,人们以狩猎为主,部落战争频繁,神话故事普遍在民间流传,崇拜英雄的奴隶制早期。

【分布区域】

越西县的彝族均有传唱《木模拉格》这一风俗,以歌舞的形式,唱出彝族人们内心深处的故事。越西河谷一带、顺河地区最具代表性。

越西县位于凉山州北部,介于东经102°20′至105°54′,北纬28°18′至28°53′之间,东邻美姑,南接昭觉、喜德,西界冕宁,北连甘洛、石棉,面积2256.47平方公里,全县皆为山区,山谷连绵,海拔最高处为阳糯雪山,主峰铧头尖约4791米,最低处为梅花乡巴姑河边,海拔1170米。全县人口27万,其中彝族占68%。

越西境内地形、气候、植被复杂,海拔2000米以下的黄壤带,海拔2000—2400米的黄棕壤带,海拔2400—2800的暗棕壤带,海拔2800—3700的山地灰化土带和山地草甸土带,海拔3800以上的亚高山草甸土带。这些地带分别生长着阔叶林带、针叶林带、灌丛和草丛。

自古以来越西就是交通要道,“南方丝绸之路”和现代“成昆铁路”线都贯穿越西,使越西彝族文化与其它文化有交流的机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形式。

【基本内容】

“木模”有“唱”的意思,“拉格”是一个人名。“木模拉格”演唱的内容是:一个叫“拉格”的父亲,有三个儿子,老大喜欢研究战争,他找来弓、箭、骏马、铠甲和盾牌,后来他参加了战争。上午,传来他上前线的消息,中午传来他英勇杀敌的事迹,下午传来他战死沙场的噩耗。猎狗喜欢森林,最后死在了森林;英雄喜欢战场,最后战死在战场上。0喜爱并从事农活,他起早贪黑,辛勤耕耘,积肥施肥,换来了丰富的收成,实现了丰衣足食。老三叫霍义狄古,喜欢狩猎。出于狩猎的需要,他爱上了养狗。他养的狗产第一窝狗崽时,没有一只是能够捕猎的好狗;第二窝狗只产下了一只,取名克莫阿各。彝族有句格言:独猎钻土,独狗上天。克莫阿各被训养成一只出名的猎狗,很能逮野兽。霍义狄古带着它出猎,第一次逮住了一对山雀,作用虽不大,却也有收获。第二次,它就追上了一头獐子。跑了九遍森林,它和獐子脚上竟没沾上一点泥土,身上没有沾上一点露水;淌过九条江河,身上没有一滴水珠。当它追上獐子的时候,獐子说话了:“你不要杀我,我是天上日哈洛莫地方的兽,你是日哈洛莫的英雄,我们互不侵犯。我是撵得杀不得,杀了我要断九把斧子;宰得煮不得,煮了要烂掉九口铁锅;煮得吃不得,吃了要断掉满口牙齿;吃得吞不得,吞多少就要吐多少。你我都是日哈洛莫生,你若相信我的话,你的父亲有话传于你,你的母亲有话传于你,你是人间的英雄,知道思念父亲吗?是否因为思念父亲坐于森林边,何物可托思父情?竹笛可托思父情。盛夏三月时,树上蝉鸣声悠悠,思父徘徊于山脊,山脊越走越遥远。是否思念过母亲?倘若真想母,想母或可站于锅庄旁。何物可托想母情?口弦可托想母情。阳春三月时,深山杜鹃声悠悠,想母徘徊于深谷,深谷越走越遥远。你父实楚父,你母乍穆母。你父思念你,呆呆坐地上,直直站地上,行路步蹒跚,徘徊九道间。你母思念你,心烦意也乱,白昼窜九邻,黑夜泪湿枕。”霍义狄古没有把话听进去,带着另外三个小伙子,取下银弓,搭上金箭射獐子,第一、二箭都没射中,第三箭射中了,獐子血流成河,尸体从大石头上滚落下来,毛像云雾一样满天都是。獐子杀死后,肝子敬了老人,麝香分给了小伙,牙齿赠给了姑娘,肉大家分吃了。

过了一段时间,霍义狄古开始想念家乡和父母:“白天撩毡蒙头坐,夜晚泪水积枕边。哭泣复哭泣,眼泪汪汪流,双手相互抓;左手接白泪,白泪滴滴落;右手接黑泪,黑泪团团滚。霍义狄古氏,思父又念父,思母又念母,阳春三月时,闻听草丛蜜蜂鸣,惹得孤儿思父母;盛夏三月时,闻听树上杜鹃鸣,惹得孤儿思父母;金秋三月时,望见山上起云雾,惹得孤儿思父母;寒冬三月时,举头望山上,山上雪花纷纷飘,惹得孤儿思父母,低头望山下,山下树叶纷纷落,惹得孤儿思父母。霍义狄古氏,欲要归去望父母:驱赶赤色牛犊三百群,欲要孝敬父母去;驱赶白色绵羊三百群,欲要孝敬父母去;驱赶黄色山羊三百群,欲要孝敬父母去;驱赶黑色肥猪三百群,欲要孝敬父母去;驱赶肥鸡三百群,欲要孝敬父母去。”通过对霍义狄古身世的演唱,对死者进行追思和悼念。

【基本特征】

木模拉格是越西河谷一带彝族人民吊丧时用的特有乐曲,有相对固定的曲调,根据内容需要也可以突破。演唱时一唱一和,众人围听。其内容是演唱“拉格”三个儿子的传奇故事。

【基本价值】

木模拉格在彝族文化中,既具有音乐价值,更具有文学价值。其记载的传说故事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愿望。在越西河谷地区,它是葬礼上必不可少的演唱形式。

作为彝族吊丧时演唱的丧礼乐曲,它属于礼乐中的一种,有着一定的音乐价值和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它所演唱的传奇故事美轮美奂,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愿望,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 上一条: 邛都洞经古乐
  • 下一条: 义诺彝族民歌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越西县民俗
  •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民歌“木模拉格”是彝族人民为老年人去世而举办丧事的时候演唱的乐曲,它有相对固定的曲调,有时由于内容的需要,个别演唱者对曲调稍作修改,以利于对唱词木模拉格
  • 彝族乐器“马布”,在彝族民间器乐中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传统古老,流传广泛,深受彝族人民喜爱。产生年代马布,流传历史悠久,产生年代没有准确的记载,从彝族马布音乐
  • 邛都洞经古乐是为祭祀文昌的德行和善举,以音乐伴奏谈、诵、唱、念文昌大洞仙经的一种音乐形式,“经”与“乐”融合,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文化现象。产生年代邛都洞邛都洞经古乐
  • 小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它是大雪山的东南分支。西北方为大、小相岭,东南方隔金沙江与五莲峰相望,东北方没入四川盆地。海拔米小凉山宁蒗彝族
  • 藏族毛织品编织技艺产生年代据考,木里的藏族是唐朝初、中期年间从西藏、青海一带迁入的。随着先人们的迁徙,不仅带来生产资料,而且也带来各种手工技艺,毛制品编藏族牛羊毛手工编织技艺
  • 历史以来,傈僳族世居于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属山地农耕民族,长期混居于西南地区的彝族、纳西、白、哈尼、汉等民族之中,其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与藏缅语族彝语支相同德昌花傈僳族服饰
  • 彝族乐器“马布”,在彝族民间器乐中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传统古老,流传广泛,深受彝族人民喜爱。产生年代马布,流传历史悠久,产生年代没有准确的记载,从彝族马布音乐
  •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哥斯达尼加礼仪习俗
  • 越西县推荐民俗
  • 越西县木模拉格
  • 越西县邛都洞经古乐
  • 越西县彝族马布音乐
  • 木里藏族自治县嘎卓舞
  • 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苗族服饰
  • 布拖县彝族阿都高腔
  • 会理县苦行僧:印度教国家里独有的景观
  • 会理县阿富汗的习俗礼仪
  • 布拖县凉山彝族银饰手工技艺
  • 盐源县摩梭人独特的民族风俗 走婚桥
  • 甘洛县彝族传统刺绣技艺
  • 会理县饵块手工制作技艺
  • 甘洛县彝族磨尔秋
  • 木里藏族自治县传统茶具制作技艺
  • 金阳县毕阿史拉则传说
  • 德昌县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