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彝文书法介绍

彝文书法

彝文书法

彝文书法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书写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彝文书写艺术。彝文书法是彝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文化载体,在彝族中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产生年代】

彝文创自何时,目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其中有“始于唐”说,“创自东汉”说,“出自战国早期”说,“出自西汉早期”说,起源‘哎哺’世代说”等。

彝文史称爨文、爨字、韪书、倮文、夷文、罗罗文等,其结构和书写都有独自特点。书写与文字同时产生,有文字自然就会有书写。

彝文传统书写艺术过去大多掌握在毕摩手中,由毕摩世袭传承。《西南彝志》卷三里说:“呗博耿奢哲,有条有理地讲述;密尼幺姑娘,得心应手地写”;该书又记载:彝族先民哎哺部族“心理想知识,口里讲知识,手里写知识”“绘天的光彩,绘日月光辉”。这些记载是今存彝文古籍中记述彝族先民创造文字、传承文字和书写文字的最早的书面材料。

彝文现存最早在物体上的记述是《战国“矣诺”铜印》(公元前475-221年);此外还有《西汉铜铸镭体“永传祖传祠手碓”》(公元前202-公元8年)。由此可见,彝文及其书法的历史十分悠久。

【分布区域】

彝族是一个有古老文字的民族,分布于我国西南川、滇、黔、桂四省区,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除川南地区、黔西北地区、桂西北部、云南阑沧江以西地区以外,多数县都居住有彝族人口。四川凉山、云南楚雄、贵州毕节地区属彝族聚居区,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辖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等17个县市、616个乡镇。

【基本内容】

彝文的书写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倒置法,即把立置的字形以逆时针旋转九十度来进行书写,这种书写形式就是原始的老彝文字形,书写法完全和老彝文一致,所书写出的字、笔顺流畅,速度快,适应现代书写工具书写的特点。

第二种是立置法,这种方法就是现代彝文规范方案所规定的通用写法,其特点就是“结构方正,行体工整,排列整齐,笔画匀称”。

第三种是反置法,把立置体的字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一百八十度来书写,书写流畅、迅速。

在漫长的书写过程中,人们对书写的应用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古往今来,彝族留存有无数的历史古籍,从古籍的书体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无数种书体在古籍墨迹中流行,有人说“彝族有多少家毕摩就有多少种书体”,可见彝文书体之多。

【基本特征】

1、结构艺术特征。彝文有繁有简,繁简并存,故其书法具有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结构特征。

2、审美艺术特征。彝文书法取法自然,加之其书写工具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书写形象、生动,具有古朴、圆润、庄重、大方的审美特征。

3、彝文书法具有原生性、变异性和对称性等特点。

【基本价值】

1、研究价值。彝文书法的书写形式保留着浓厚的象形特征,是研究人类古文字和原始书法艺术的活化石。彝文的造字结构十分丰富,而以象形字居多,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字,为我们揭示文字起源和原始书写艺术的演变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同时,彝文典籍既是古代文献,又是书法作品,对于研究历史学、古文字学、宗教学、哲学法律等具有重要价值。

2、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彝文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彝文书法取法自然,形象生动,书体变化多姿,具有古朴、圆润、庄重、大方的审美风格,极富于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和原生态书写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3、传承与发展价值。彝文书法是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对于传承彝族书法文化和彝族文化,包括文字本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上一条: 大凉山彝族服饰
  • 下一条: 摩梭人转湖节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盐源县民俗
  • 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周围和木里县屋脚乡屋脚村利加咀组的摩梭人都属蒙古族,该民族十分崇拜自然和祖先,信仰“达巴教”和“教”,崇尚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由摩梭人转湖节
  • 成丁礼是传承了上千年的风俗习惯也是摩梭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之一,摩梭人通过成丁礼及有关活动,吸收氏族成员,对少年进行社会责任、角色教育。产生年代成丁礼是人生摩梭人成丁礼
  • 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交界的群山之中,镶嵌着一颗“高原明珠”,她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杨二车娜姆在自传《走出女儿国》中摩梭人独特的民族风俗 走婚桥
  • 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是世所罕见的唯一以活态形式遗存的母系氏族社会遗风它重点反映了摩梭人的走婚及其母系大家庭和相关礼俗独特的表现形式。产生年代摩梭人自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
  • 彝文书法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书写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彝文书写艺术。彝文书法是彝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文书法
  • 在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的泸沽湖,是摩梭人的世居之地,被誉为“最后的母系部落”。甲搓甲措舞是摩梭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走婚习俗中形成的一种民间原始舞甲搓
  • 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交界的群山之中,镶嵌着一颗“高原明珠”,她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杨二车娜姆在自传《走出女儿国》中摩梭人独特的民族风俗 走婚桥
  • 大凉山彝族服饰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在色彩的运用上,沿袭彝族人黑、红、黄为基调,追求一种纯朴而又强烈,鲜明而又庄重,简洁而又大方的理念在服饰款式和大凉山彝族服饰
  • 盐源县推荐民俗
  • 盐源县摩梭人独特的民族风俗 走婚桥
  • 盐源县彝文书法
  • 盐源县摩梭人独特的民族风俗 走婚桥
  • 盐源县摩梭人成丁礼
  • 盐源县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
  • 盐源县大凉山彝族服饰
  • 盐源县甲搓
  • 盐源县摩梭人转湖节
  • 盐源县摩梭人成丁礼
  • 美姑县彝族服饰(义诺彝族服饰)
  • 越西县邛都洞经古乐
  • 德昌县傈僳族阔时节
  • 西昌市彝族语言
  • 西昌市西昌市花/市树
  • 美姑县彝族毕摩文化
  • 盐源县大凉山彝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