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介绍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是流传于广东省英德市的特色手工技艺手,是当地的能工巧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造出生动的造型,来表现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汉族传统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的历史悠久,据明代计成所著作《园冶》记载,当时已有用英石“点盆掇景”,经世代相传,传承至今。改革开放后,当地英石假山盆景技艺已发展为分工细密、规模可观的文化产业。

广东省英德市望埠镇属喀斯特地貌,英山所产石灰石,经风化腐蚀,形成无数松散板块,纹理色泽丰富多彩,形嶙峋奇巧,峻峭疏秀,空透玲珑,千姿百态,被称为英石。英石宋代即列为贡品,清代被定为我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石之美尤为古文人雅士所好,北宋诗书画名家苏东坡、米芾、陆游皆钟爱英石,甚至黄庭坚有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的佳话。

英石也因形状的千奇百怪而成为营造假山盆景的上乘天然材料,英石亦成为英石假山盆景的主要构件。

英石假山盆景以瓦盆、瓷盆、木盆、石盆为底座,内铺沙粒,规格一般为宽30、长40厘米,最小如碗碟。盆景经挑选假山构件,洗刷修整,以水泥、细沙、黄糖、黑墨等拌浆,按设计搭配粘贴构件等工艺程序制作而成。传统英石假山盆景擅长鉴石用料,有的三、五石件,即现奇景,有的一石成景,宛若天成。

英石假山盆景的制作工艺以自然奇石为依托,融入工匠的智慧,使英石“瘦、皱、漏、透”的外形,折射出中国佛教和道教的“空”与“灵”。上世纪90年代,民间手工艺者创造性地运用超声波技术融入传统英石盆景中,生产出雾化英石盆景。

英石假山盆景不仅有山水式、旱山式、树附石式、石附树式等不同的构景样式,而且有峰、峦、岭、峡、崖、壑、岛、矶、嶂、岫、岑、渚等等景物的逼真形态,在咫尺见方的空间,呈现出一道道意态万千的浓缩景观,既具自然美,又显艺术美,被喻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 上一条: 禾楼歌
  • 下一条: 英德闹花灯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英德市民俗
  •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是流传于广东省英德市的特色手工技艺手,是当地的能工巧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造出生动的造型,来表现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
  • 南阳庙会庙会是娱乐的艺术形式得以展现的一个重要基地。南阳的庙会,有着长久的渊源。根据出土的汉画像石及文献资料来看,它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在解放前,不管是南阳庙会
  • 保安大神会每年的重阳节期间,连州保安镇都有大型的民间传统活动大神会。现在的大神会,主要内容是游行队伍簇拥着各路神鬼环镇一周,称“赛神”。“大神”由人戴具扮演清远民俗文化
  • 闹元宵,是大湾镇传统的风俗民情,别有特色。相传由南海商人传入,已有多年历史,元宵夜舞“火麒麟”伴随花灯飘色游行,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生气勃勃,人心振奋,情舞“火麒麟”
  • 概况英德种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公元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英德红茶
  • “闹花灯”是流行于英德市沙口镇的民间舞蹈。据传从中原地区传入,沙口镇的清溪、红峰等村均有此习俗,其中又以清溪村为最。清溪闹花灯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初期,从福英德闹花灯
  • 传统剪纸编辑本段丰宁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清康熙年间。起初是用来加固窗户纸的纸条,后来发展成五颜六色的窗花和以红色为主的剪纸,乾隆年间形成独特风格。清末民初,丰宁剪纸
  • 英德地区有一个民间俗神信仰,即曹主娘娘信仰,其在英德民间信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曹主娘娘是唐末英州(英德)麻寨曹寨主没有进门的夫人虞氏,她从小聪明好学,并且精广东英德传统民俗 曹主娘娘信仰
  • 英德市推荐民俗
  • 英德市舞“火麒麟”
  • 英德市英德红茶
  • 英德市广东英德传统民俗 曹主娘娘信仰
  • 英德市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
  • 英德市英德闹花灯
  • 英德市南阳庙会
  • 英德市丰宁剪纸
  • 英德市清远民俗文化
  • 清城区清远赛龙舟
  •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婚礼
  • 清城区禾楼歌的传说
  • 清新县新加坡当地特色
  • 清新县9月14日世界清洁地球日(世界清洁日)
  • 阳山县伯夷叔齐与首阳山的传说
  • 清城区清远春节习俗
  • 清新县栀子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