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村庄 用户中心

白族三道茶介绍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于茶文化范畴之内。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第一道茶,称为“清苦之茶”,寓意为“要立业,就要先吃苦”。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此道茶以浓酽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冲喝为目的,以小口品饮,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举步维艰,创业之始,苦字当头。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境,我们惟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第二道茶,称为“甜茶”,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是用大理特产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腻,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个够。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经过困苦的煎熬,经过岁月的浸泡,奋斗时埋下的种子终于发芽、成长,最后硕果累累。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付出的回报。当我们在鸟语花香里,明月清辉下品尝甜美的果实之时,我们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称为“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与“亲”谐音,而姜在白语中读“gǎo”,有富贵之意,所以此道茶表达了宾主之间亲密无比和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如恭喜发财,大富大贵)。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称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诸如名利、权势、富贵荣华等等的诱惑。要做到“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气度。如果一味沉湎于成功或失败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过执着,就会作茧自缚,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丧失了许多人生乐趣。所以,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们不妨看得轻些淡些,不要让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抛弃的重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冲泡方法

先将本地产的绿茶放特制的小砂罐里在火上焙烤,待罐中茶叶烤脆、烤香、变黄时,冲入罐中少许沸水,等水中泡沫消失,再将沸水冲满,四火稍煨火片刻,茶水呈琥珀色,香味浓郁,有烤茶的特殊馥郁,斟入小茶盅内,此第一道茶,称为头道苦茶。在砂罐里注入新水,加入白糖、炒香的桃核仁片、芝麻面等是第二道茶,即二道甜茶。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红糖、蜂蜜、桂皮、米花、和几粒花椒等,称为三道回味绵。

茶叶内含茶多酚、生物碱、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芳香成分等,兼有药理和营养两方面作用。具有提神醒、利尿强心、清热降火、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等特点。我国是茶是故乡,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生活习俗形成的特殊饮茶方法,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冲泡要点

高温:九十度以上

叶茶类:铁观音、水仙、冻顶乌龙、佛手等。

重揉捻茶类:铁观音、佛手等接近球状的茶。

重焙火的茶类:色泽较黑、较暗的茶。

陈年茶类:任何妥善储存的陈年茶,以铁观音、水仙较常见。

中温:八十— — 九十度

轻发酵的茶类:如文山包种茶,若焙火较重,仍以高温冲泡。

芽茶类:如白毫乌龙、高级红茶等。

熏花茶:香片、包种茶、熏花。

低温:低于八十度以下绿茶类:如龙井、碧螺春等。若品尝时仍觉得苦味太重,可再降低水温。

品茶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三道茶寓寄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也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尘世的每一个人,当我们在酒足饭饱之余,慢慢品茶之时,不妨让这饱含智慧的茶香慢慢沁入我们的生命之中,让人生如茶,芳香宜人!

相关记载

早在唐代《蛮书》中就有记载,一千年前的南诏时期,白族就有了饮茶的习惯。明代的徐霞客来大理时,也被这种独特的礼俗所感动。在他的游记中这样描述它“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所谓“注茶为玩”,就是把饮茶作为一种品赏的艺术活动,也即是后人所称的茶道。

  • 上一条: 万江龙船饭
  • 下一条: 芋味三绝
  • 长按其中二维码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村村通百家号百度百家号
  • 村村通头条号头条号
  • 村村通B站号B站
  • 村村通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 村村通抖音号
    抖音号cunwww
  • 村村通快手号请关注快手号
  • 大理市特产推荐
  • 白族生皮是大理一带的白族人民传统的待客名菜。“吃生皮”的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凡是有白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人吃“生皮”。白族人所吃的生皮,白族生皮
  • 刺菱角据《新纂云南通志· 物产考》记载:“ 菱角旧名芰,属芰科。古时芰荷并称,采菱亦见诸歌咏,盖池沼中常见植物也。春时出叶,广卵形,多锯齿。叶柄中部肥大理刺菱角
  • 锅鱼是在大理相当有名,相传以前大理城有一位穷人,有一次把一大桌剩菜装进砂锅带回家,他的家人正巧从洱海捕回一条鱼,于是将剩菜和鱼一同烹煮,意外地发现味道鲜美,后来大理砂锅鱼
  • 大理州大蒜主产五县市:大理市、弥渡县、祥云县、宾川县、洱源县,2009年大理州大蒜总播种面积14.81万亩,其中早熟大蒜8.483万亩。其中弥渡县大蒜种植面积均大理独头大蒜
  • 云南风味小吃。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糖水,加入玫瑰糖,是夏季解渴佳品,成品香甜软嫩,入口冰凉。做法1、米淘大理米凉虾
  • 海东雪梨折叠大理雪梨主要出产在洱海东岸的海东乡一带,故传统上称为海东雪梨。海东区域内栽培雪梨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远在大理国、南诏国时期,每年梨熟时节,各地云南大理二
  • 刺菱角据《新纂云南通志·物产考》记载:“菱角旧名芰,属芰科。古时芰荷并称,采菱亦见诸歌咏,盖池沼中常见植物也。春时出叶,广卵形,多锯齿。叶柄中部肥大,便于浮生。夏日开白色小花,四萼四瓣。子房大理刺菱角
  • 卷蹄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美食,素以色鲜味美、食法多样、易于贮存而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喜爱。其中尤以弥渡县一带所制最为有名,故又称“弥渡卷蹄”。制法折叠编辑本段(1弥渡卷蹄
  • 大理市特产
  • 大理市邓川乳扇
  • 凉鸡米线
  • 大理市云南下关沱茶
  • 大理市大理啤酒
  • 竹筒当做水烟袋
  • 大理烤茶
  • 大理市大理炖梅
  • 大理市大理刺菱角
  • 大理市过桥米线
  • 大理市喜洲粑粑
  • 大理饵丝
  • 大理市大理砂锅鱼
  • 大理市白族服饰
  • 大理市大理雪梨
  • 大理市耙肉饵丝
  • 大理市云南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