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烟是中国传统的吸烟方式之一。水烟可以通过水烟袋的水烟筒吸食。水烟袋和水烟筒都是通过袋和筒里的清水,用嘴吸,使里面产生负压,而使烟气通过水吸入口中的,吸食时发出“咕……咕”的声音,真可谓“烟波浩淼最难求”。据说这样能减少有害成份。烟袋烟筒如果盛白糖水,吸出的烟有甜隽之味;盛甘草薄荷水,则可以清热解渴。从这一点看,今天过滤嘴还比不上它这个优点呢。在云南吸水烟筒至今还可看到,而水烟袋则比较少见了。
说到水烟筒当然离不开烟丝。茶有茶道,烟有烟道。烟味好不好,主要决定因素是烟丝,抽水烟筒的烟,不是制造香烟的黄烟,而是一种土产红烟,上等的烟丝来之不易。割烟时,要择阳光猛烈的日子,从烟头割断,也不挪动,让太阳曝晒一天,尔后挑回家,用绳子绷住烟梢,悬挂在通风阴凉屋檐下,让烟叶慢慢风干变黄,待烟叶熟透,就会散发出阵阵浓郁的芳香味。人们摘下熟透的烟叶,去掉叶骨,将松散的烟叶压缩成砖头样坚硬,再用刨子慢慢刨成像发菜般幼小的烟丝,便可以抽了。
水烟袋流行于明末、清代、民国时期,20世纪卷烟流行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吸水烟用具,二十世纪初产生于云南东南一带,后在云南各地流行。长约80cm,直径约10cm,以大竹筒或金属材料制成,筒内灌清水,底部约25cm处挖一小孔,斜插一小竹管并以铜片镑口,形成烟锅。燃吸时以下腭和腮帮将筒上口封住,用大力气吸气,使筒内产生负压,使烟气从水中进入筒内,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在云南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抽的多是水烟筒。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怀里抱着一只水烟筒,旁边放一包烟丝,咕噜咕噜,一边聊着田间地头的庄稼长势、左邻右舍的婚丧嫁娶,一边传递着水烟筒,你来几口,我来几口。水烟筒于20世纪初叶产生于云南东南一带,后在云南各地流行。一般长约80cm,直径约10cm,以大竹筒或金属材料制成,筒内灌清水,于距底部约25cm处挖一小孔,斜插一小竹管并以铜片镑口,形成烟锅。燃吸时以下鄂和腮帮将筒上口封住,用大力气吸气,使筒内产生负压,使烟气从水中进入筒内,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烟丝的选择颇有讲究,众多的烟丝,只要摆在行家面前,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马上就能够知道烟丝的优劣。
烟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展示出来的奇风异俗,让人心醉神迷。能够在歌声里,把烟与婚恋紧紧地联系起来,并融进民族的血液,这样的文化,有着一种奇丽的神采。古代人们使用完竹烟筒后,必须一直用水泡住烟筒内部,以保持其柔韧性,一旦缺水超过12小时,烟筒便会裂开,甚至一分为二。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云南民族同胞开始逐渐使用锡制水烟筒替代竹制烟筒,使得过水吸烟更加科学的环保。纯锡水烟筒不但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远远优于竹烟筒,而且其净化水质的功能是所有其他金属材料所不能及的。锡是排列在白金,黄金及银后面的第四种贵金属,它富有光泽、无毒、不易氧化变色。锡水烟筒,是采用个旧锡都99.9%纯精锡,经过多种工艺制作而成。于具底部约25cm处挖以小孔,斜插一小锡制管并以锡片镑口,形成烟锅。燃吸时以下颚和腮帮将筒上口封住,用大力气吸气,使烟内产生负压,使烟气从水中进入筒内,烟经水后再吸,不仅带有“水气”,还过滤了有害物质,减少尼古丁的吸入。因此,锡制水烟筒既能用于吸烟又是上乘的纪念品和收藏品。